凝“新”聚力 未來可期 | 潤澤學校新入職教師培訓活動圓滿結束
2021-08-27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于國,教師是中華民族“夢之隊”筑夢人;于校,教師是學校發展的軟實力。潤澤學校作為一所成立兩年多的新學校,始終將教師隊伍建設列為學校發展的重點。經過層層考驗,新學年有近40名教師加入潤澤大家庭。為幫助新教師了解潤澤學校,快速融入新環境,鞏固提升業務素養,8月23日-26日,潤澤學校舉行了為期四天的新入職教師培訓。
志同道合/ 共赴教育理想
志向融,道相同,
合而為一力磅礴,
如百川赴海。
活動伊始,潤澤學??傂iL劉長銘對新入職教師們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期待他們為潤澤學校帶來新鮮血液和新的文化。他指出,“金潤好教育”要為孩子們打造豐富、緊張、高效、快樂的學習生活,做遵循生命成長規律的教育。在這里,老師們需要轉變注重書本知識獲取的教學傾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育活動中體現或要促進學生完成四個方面的構建——生物性(Organism)、人格性(Personality)、社會性(Society)和工具性(Tool)。
他提到,潤澤學校是一所堅守教育理想、尊重教育科學、鼓勵教育創新、充滿和諧氛圍和人文關懷的學校,是每位師生成長的沃土和精神家園,歡迎新教師攜手踏上“好教育的求索之旅”,讓全人教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校務辦公室和信息技術組相關負責人詳細解讀了潤澤學校人事管理相關制度、工會活動及教職工福利、信息系統平臺應用等,幫助新教師了解學校相關工作制度和系統使用,為大家今后教育教學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與支持。
如何讓抽象的校園文化變得可觀可感?潤澤學校副校長馬力帶領新教師們參觀功能完備的專業教室、運動場地、教師宿舍樓、餐廳等,并與教師們親切交流,關心他們所需,讓新教師對未來的工作和生活環境有了初步了解,真切感受到了來自潤澤大家庭的熱情與溫暖。
教學相長/ 共研為師之路
書癡者文必工,
藝癡者技必良,
反思探究,
方得行穩致遠。
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不僅要靠自身的努力,更離不開專家的引領和相互之間的切磋。
潤澤學校校長陳維嘉結合自己從教經歷和當下新聞熱點,與新教師暢談自己對教育的理解,他認為教育的本質是激勵和喚醒,我們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符合自身發展規律的教育。他對新教師的工作提出了三條建議:一是積極主動落實“雙減”政策,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二是突破傳統的、習慣的教學方式,用新穎的方式解決問題;三是創新管理模式,嘗試個性化教學為主旨的微型教育團隊。
潤澤學校副校長吳小瑜向新教師介紹了小學部豐富的課程設置、實踐活動等,分享了教學中的創新實踐和生動案例。
她提到,老師們要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情境中學習,不是教教材,而是合理地運用教材,創新方式將知識融合在一起。另外,老師們一定要重視同學生家長的溝通工作。潤澤學校一直在堅持月報制度,語文、數學、音樂等各個學科老師每個月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家長匯報孩子們在校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同時,在月報的過程中,也有利于教師對自己每月工作進行反思和小結,審視自己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效果。
在學部教研正式開始之前,本次培訓特意安排了破冰環節。新教師們自由發言,從潤澤學校給自己的第一印象、自己的教育理想、曾經的教學實踐案例、未來的工作設想等方面暢所欲言,他們中有旅行達人,也有才藝擔當,但他們有著同一個特質:對教育工作的熱愛。
形式多樣的學部教研是培訓活動的重頭戲。新老教師在團建活動中進一步熟悉彼此,小任務彰顯大智慧,各隊成員精準定位、分工合作、精誠團結,勇于嘗試和探索,慢慢形成高度的默契;在教學研討環節,老教師向新教師分享在潤澤學校的教學實踐心得,新教師為老教師帶來差異化的教育思維和文化。大家共同反思分享在備課方面如何要求自己,在上課方面應該如何把握,課堂設計應遵循哪些原則,如何與學生相處與溝通,取長補短,互通有無。
此次培訓為新入職教師盡快轉變角色,更順利開展新學年的工作打好了堅實基礎。新教師們感受到潤澤學校的教育者們對教學的孜孜追求、對學生的細心關愛和對教育的無限熱愛,他們紛紛表示,定會勤學善思,錘煉教學基本功、提升教學技能,共同為“金潤好教育”努力。